close

防疫解封,病毒流竄,疫後「免疫負債」情況顯現。專家提醒,保健康防重症,接種疫苗是最好的武器。一般說到打疫苗,民眾註意力多放在新生兒及幼兒身上,甚至有人認為小孩子才需要打預防針,其實成年人也有應該打的疫苗。

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期間,嚴密的防疫措施不但阻擋新冠肺炎傳播,也阻擋了其他感染性疾病,解封前國內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流感或其他病毒流行,而民眾也因為沒接觸到病毒,體內沒有相對應的抗體。但解封後防疫措施逐步鬆懈,口罩拿掉後讓病毒有機可乘,比如國內流感及新冠疫情目前都處於高原期。

疾管署監測發現,流感重症個案大幅增加,去年(2022)全年流感重症通報僅22例,今年(2023)尚未過半,通報例數已272例,多為65歲以上長者,逾8成未接種流感疫苗。COVID-19上週平均每日新增253例中重症本土個案,較前一週上升3%;自5月起本土中重症累計10,100例,近5成個案未打滿3劑新冠疫苗 ,其中又以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者約70%為多。

10種疫苗 家庭醫學醫學會建議成人接種

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組長楊靖慧表示,接種疫苗是對自身健康最好的投資,不但防重症、防住院、防死亡,也能提升生活品質。父母都會牢記孩子打每一劑疫苗的時間,準時帶孩子接種疫苗,臺灣兒童族群疫苗接種率超過95%,相對成人的疫苗接種率就沒有這麼理想,事實上有多種疫苗是成人應該接種的。

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彙整國內、外專家共識及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(ACIP)的建議,提出成人預防接種建議時程表,列出10種建議成人施打的疫苗: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、人類乳突病毒(HPV)疫苗、水痘疫苗、帶狀疱疹疫苗、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疫苗、流感疫苗、肺炎鏈球菌疫苗、A型肝炎疫苗、B型肝炎疫苗,以及日本腦炎疫苗。

「有必要每種都打嗎?」61歲的王先生驚訝,「有沒有最需要打的疫苗?」

流感疫苗、新冠疫苗、肺炎鏈球菌疫苗 建議必打

「如果從『最需要』來思考,首先要考慮的是發生機會高,比如流感、新興而且目前還在流行的新冠肺炎,以及肺炎鏈球菌。」國內感染症權威及疫苗專家、馬偕兒童醫院醫務專員邱南昌指出,流感疫苗、新冠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都應該接種,剛好這3種疫苗都有提供公費疫苗,建議符合資格者不要放棄接種機會。

肺炎鏈球菌是人類常見的感染細菌,透過飛沫傳播,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,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、菌血症、腦膜炎等嚴重病症。臺灣感染症名譽理事長、臺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,流感及新冠肺炎併發的細菌感染,第一名都是肺炎鏈球菌,幸好這三者都有疫苗,能大幅降低感染及重症。而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,可降低近1成肺炎、7成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機率,並減少病人出現肺炎、敗血症等併發症的機會。

帶狀疱疹疫苗及百日咳疫苗,也可列入接種

其他需自費的疫苗,可視自身需求接種。

邱南昌說,老年人及免疫力差的青壯族群建議接種帶狀疱疹疫苗。帶狀疱疹疫苗有兩種,相較較早問世的帶狀疱疹減毒活性疫苗,新型的帶狀疱疹非活性重組疫苗,保護效果好,缺點是價格高,需打兩劑,每劑價格8,000多元。但老年人感染帶狀疱疹非常痛苦,經濟能力許可的話,建議接種。

「百日咳在國內是被低估發生率的疾病,」邱南昌說,但百日咳卻是可能成為威脅風險族群生命「最後一根稻草」的疾病,高齡及慢性病族群可考慮接種百日咳疫苗。黃立民也說,百日咳其實在國內外都很常見,只是沒有診斷出來,所以案例看起來很少,老人感染可能造成嚴重傷害。

邱南昌指出,百日咳有特別的鑑別診斷方法,必須從鼻咽腔用特殊採檢棒取檢體做細菌學診斷,並非醫師看診就能看出來,久咳不癒如果沒有朝百日咳的方向去想,就不會去鑑別診斷,也就發現不了病例,國內大人發生的個案數應明顯被低估。但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疾病、慢性肺阻塞的高齡病患,一旦感染百日咳,可能讓本來的慢性病更嚴重,甚至提高中風、心肌梗塞的風險。

邱南昌進一步說明,臺灣有兩個族群可能感染百日咳,一是未滿兩個月的新生兒,一是成年人。前者是因新生兒滿2個月大才能接種百日咳疫苗,因此有感染風險,所以婦產科醫師會鼓勵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,透過胎盤提供抗體保護胎兒,等寶寶出生後2個月接種百日咳疫苗,保護力就接上了。但百日咳疫苗保護力有年限,兒時接種到成年時已失效,疾管署建議成年人每10年接種1次百日咳疫苗。

目前政府公費為嬰幼兒接種的公費百日咳疫苗為五合一疫苗(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b型嗜血桿菌及小兒麻痺),成人接種的則是白喉百日咳傷風的三合一疫苗,一劑價格約1,500~1,900元。

疫苗一次可以打幾種?

邱南昌建議,成年人加強自身保護,可以用「分期付款」的方式,逐一施打各種疫苗。至於一次可以打幾種疫苗,「其實沒有限制,只是打疫苗會痛會不舒服,因此大家喜歡一次一隻手臂打一針,「一隻手臂要打兩針其實也沒關係。」。

他說,打疫苗的原理是讓身體針對打進去的病原體產生抗體,以後對這個抗體就有保護力,「抗體都有所謂的專一性,」也就是身體會針對不同的抗原體產生相對應的抗體。而在現實世界中,每個人每天在生活環境中都會接觸很多不同的病原體,「免疫系統每天都在打仗,產生各種各樣的抗體來對付不同的病原體,」同樣的道理也可套用在疫苗上面,同時打不只一針疫苗,身體免疫系統都應付得來。

延伸閱讀:

新冠後遺症咳嗽、頭痛、失眠?改善長新冠7招馬上學

疫情退燒!國內兒童卻出現首例「多系統發炎徵候群」,這是什麼?

疫情脫離高原期!確診後3個月內符合2要件 視為「重複感染」

※本文由《康健雜誌》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,點此查看原始文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dolfa71840 的頭像
    udolfa71840

    好物提案

    udolfa718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